工会

 学校首页 | 部门首页 | 公告信息 | 工作动态 | 工作职责 | 规章制度 | 法律法规 | 组织机构 | 党工共建 | 工会信箱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次科研大会教师代表交流发言稿
2021年08月29日   审核人:

艺术学院教师  杨鸿荣(科研工作代表)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根据大会安排,我就结合这几年对科研工作的所思、所学、所行、所得,与大家做一个交流、分享,讲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一、做科研工作,需要树立正确的科研观

高等院校有着明确的基本职能,那就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我们学校高度重视学校科研工作,提出科研兴校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我觉得,学校科研动力仍显不足,尚未形成全员开展科研工作的态势。记得几年前学校召开的科研工作座谈会,部分青年教师、行政坐班教师,老教师都以各自的角度提出科研压力较大的问题,要求降低年度科研考核目标,当时我在交流发言中提出,学校的科研目标高了吗?谁来做科研?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思考为谁做科研?科研为什么?高校教师做科研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职业要求,是一种职责、一种当担,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科研为教学、为兴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认识,逐渐形成乐于科研、善于科研的科研观。

二、在科研中,要善于学习

科研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从2011年开始步入民族文化艺术研究的领域,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什么呢?学田野调查、学收集,整理资料,学撰写报告、学写文章、学写项目申报书、学科研经费使用、学项目实施等。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向民间艺人学习。近年来,我申报了丽江市、教育厅、省哲社、国家社科等一系列项目,项目申报书常常请教多位专家、学者,面对申报书中大量红色的专家批注,只能硬着头皮,一字一句进行修改,修改后,再请教,再修改。在不断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十余年来,主持完成了两项教育厅课题,一项丽江市项目、一项省哲社项目正在实施,参与国家、省、市等课题十余项。六年间完成了三部专著(两部已出版,一部在审稿),参与完成两部著作,发表了三十余篇论文,研究成果受到省、市等部门的奖励。获得的这些成果,与学校领导的关心,学校教师的鼓励、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深表谢意。

很多年轻教师一到每年申报各级科研课题时,主要就前期成果面前发愁,发愁一两年是正常的,每年都发愁就有问题了。所以,青年教师要善于学习科研方法,树立积极的、良好的科研意识,从头做起,勇于实践,逐步积累学术经验和研究成果,规范运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观点,挤一挤,时间总是有的。

三、在科研中,要善于调查,明确科研的方向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调查是一切研究的基础,我和艺术学院的一些老师进行交流科研经验时,常常听到老师说找不到研究方向,我建议他们,去民间、去田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电脑里有很多、很多,但不是你的。要研究基础教学,就要去基层学校调查,研究旅游、经济、市场、民族文化艺术等一切,都离不开调查。在调查中会不断发现研究素材,不断产生新的思路,不断获得新的成果。

自2011年第一次到丽江宝山吾母调查纳西族祭天仪式开始,10年间,我开展了60余次的田野调查,从丽江的宝山、塔城、鲁甸、龙山到宁蒗拉伯、树枝、油米、永宁、泸沽湖,再到香格里拉三坝、维西、德钦,四川木里县俄亚、俄日、俄碧、依吉等。调查范围包括东巴仪式文化、东巴绘画、东巴雕塑、东巴舞蹈、塔城藏族的朵翀文化等,阅读了数十部纳西族历史文化书籍,百卷东巴典籍电子版随时查阅。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调查案例。2015年,我和邹蓉老师一起去塔城调查勒巴舞,与塔城乡政府的人员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正在整理塔城十八寨沟藏族歌舞朵翀歌舞,内容及其丰富,保留得非常完整。由于乡政府仅组织了一些民间艺人和小学老师进行整理,难以完成工作,提出我们学校老师能否给予支持。回到学校后,我和杨林军老师商量,能否一起做整理研究,几天后,我们到塔城就朵翀歌舞做了进一步了解,认为很有研究价值,同时得到学校的支持,并在塔城建立了学校民族文化研究基地。六年中,经过整理研究,我们帮助塔城乡政府将朵翀歌舞成功申报为丽江市非遗、云南省非遗项目,派生出省哲社项目《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朵翀”民俗持续发展研究》,翻译为汉、纳、英、藏文字的60万字专著《“朵翀”民俗歌舞整理研究》及多篇研究论文。今年学校教师张珏珺申报的《“朵翀”文化——民族团结的文化结晶》,获云南省哲社规划科普项目(已经公示)。这个案例,充分说明,民间有许多研究素材,通过不断调查,不断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总会发现适合于自己专业研究的方向。

四、在科研中,要善于成果转化

我们学校地处边疆民族地区,为地方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创新、

发展服务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民族地区有其丰富的传统优秀文化艺术资源,我们通过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将成果转化为传承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探究传承途径与方法,充分呈现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提出:“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学校艺术学院从2016年开始,在美术教育、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中开设了《东巴画技法》、《东巴象形文字》等课程,近年来,艺术学院教师们通过开展东巴文化田野调查,组成东巴美术科研团队,申报并完成了近十余项省、市研究课题,研究撰写发表了五十余篇东巴文化艺术研究论文,将田野调查图片、视频等资料,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编写了《东巴画教程》,充分利用教学条件、资源,搭建起较为完善、具有突出东巴文化艺术特点的课程框架。

我们在东巴画传承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创新教学,在绘画创作,民族工艺品、旅游产品、广告等设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将把《东巴画技法》课程打造成具有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校特色课程、努力推进东巴文化传承创新,多出成果。

这是我近年来对科研工作的一些思考,一些实践,和大家做一下汇报、交流,我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做好传、帮、带工作,以科研兴校为动力,为实现学校长大、长壮、长美添砖加瓦,继续努力。

谢谢大家!

 

 

 

关闭窗口
 

丽江市总工会 | 云南省总工会 | 中华全国总工会

校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新团片区存信路499号|邮编:674199
版权所有: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行政邮箱:
ljszedu@163.com